合作单位
您现在的位置:新闻中心 > 干训文件 >
信念的力量——感悟瑞金苏区精神
来源/作者:管理员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8-04 10:35     浏览次数:1

红五月,有幸随市直党务培训班到向往已久的红都瑞金,追寻红色足迹,接受红色洗礼。怀着朝圣的心情,经过一天大巴、高铁、大巴行程,在华灯初上的傍晚,我们来到两千华里外的瑞金。瑞金作为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华苏维埃首都,鼎盛时辖瑞金等25个县,人口约250万。是信念的力量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,为了民族的独立、人民的解放,汇集到瑞金。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中,在建立红色政权、探索革命道路实践中,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“坚定信念”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。短短几天的学习,我们深入中革军委旧址、“八子参军”教学点,走进被誉为“红军村”的华屋村,伫立于都河畔长征出发地,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“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”的深刻意蕴。

“八子参军”故事讲的是,瑞金九堡镇杨荣显老人有八个儿子,他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,家中穷得人人穿破衣裳、家无过夜粮。共产党来了、红军来了,他家分了田,几个儿子也娶了媳妇。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第二天,杨荣显高高兴兴地将老大、老二送到参军报名处参加了红军。可是,不到三个月时间,兄弟俩就牺牲在战场上。1932年,为扼杀新生的红色政权,蒋介石纠集40万兵力,对中央苏区实行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。前方战事吃紧,后方兵员短缺,苏维埃政府发出扩红支前的号召。杨荣显将三个儿子叫到老大、老二灵位前,刚想要说什么,就听到三个儿子异口同声说:“爹,我也要去当兵。”老人看看三个儿子说:“当红军不是去享福。”老三接过老人的话说:“爹,没有红军,我们哪来的田?哪来的地?哪来的今天这样的好日子?”第二天,杨荣显又将六个儿子送到区政府。由于老七、老八年纪小,没有被批准参加红军。后来,老七、老八还是瞒着老人,虚报年龄报名参了军。经过苏区军民奋战,终于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围剿。可杨家老三、老四、老五、老六和他们两个哥哥全都牺牲在战场上。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听说了杨荣显一家的事,派人看望了老人并告诉他,部队下决心,要把老七、老八找回来,可老人说什么也不答应。最后,经过几番周折,终于在广昌战役的战场上,找到了老七、老八。哥俩说,等打完这一仗再回去。可就是这一仗,兄弟俩都再也没有回来。听到老七、老八牺牲的消息,老人一病不起。毛主席听说杨荣显的病重后,去看望老人。可等他赶到时,老人已离开人世。是什么力量促使杨荣显送八子全部参军?是信念!

image.png

华屋村位于瑞金叶坪乡。苏区时期,当时只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家家户户都有人参加红军,被后人称为“红军村”。上世纪30年代初,蒋介石纠集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,苏维埃政府就动员青年参加红军。村里第一批入伍的华质斌、华钦材、华钦梁欣喜不已,他们跑到小山坡上呐喊告别。欢喜之余,他们内心又有种莫名的伤感。马上离开家乡了,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,更不知道能否活着回来。他们商定,临走前每人在村后面的蛤蟆岭上种一棵松树,给家人留个念想,为家人留下一棵信念之树。红军长征前后,华屋村先后有青壮年参加红军,最小的一位年仅13岁。他们在村后边的蛤蟆岭上陆续栽下17棵松树。如今,他们栽下的松树郁郁葱葱,已成参天大树。然而,17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在长征路上,再也没有回到家乡。于是,乡亲们给后山上的17棵松树装上小木牌,分别写上战士的姓名,把这17棵树作为烈士遗物,称为“信念树”。明知参加红军活着回来的希望渺茫,是什么支持他们栽下树依然前行?是信念!

于都,长征出发地。于都河(贡江)宽600米,30公里的河面架起5座浮桥。1934年10月秘密集结,10月16日集结完毕,17日,中央、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,红一、三、五、八、九军团8.6万人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、花桥,县城的东门、南门、西门,罗坳孟口、鲤鱼、中埠和靖石渔翁埠等渡口渡过于都河,踏上漫漫长征路。红军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,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战斗发生,平均走365华里才能休整一次。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,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,8.6万人锐减至3.5万人。余下的人经过强渡乌江、激战娄山关、四渡赤水、巧渡金沙江、强渡大渡河、飞夺泸定桥、过雪山草地、激战腊子口、夺取吴起镇战斗后,最终只有7000多人到达陕北。在红一方面军两万五千里征途上,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牺牲。他们之中有很多人,没有坚持到胜利那一天,没有赶上评功评奖、授勋授衔,没有机会回到家乡光宗耀祖,没有留下后人。他们穿着褴褛的军装,带着满身的战火、硝烟,消失在历史帷幕的后面。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,他们是顶天立地的英雄。是什么支撑他们走完长征路?是信念!

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,就永远不会熄灭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长河中,苏区历史是这长河中涡流险滩最多、时现惊涛骇浪的那一段。谱写这段历史的苏区精神也因之惊天地泣鬼神。正是理想之光不灭、信念之光不灭的苏区精神,使“八子参军”的八兄弟、“红军村”的17名青年、渡过于都河的红军将士,敢于抛头颅、洒热血。

艰难可以摧毁人的肉体,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,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。如今,苏区斗争已成历史,但“信念坚定”的苏区精神历久弥新,更具有时代价值。

建党百年之际,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要在学党史中提高自身素质,坚定理想信念,凝聚奋进力量。

心有所信,方能行远。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,努力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。 (作者:周保堂;单位:周口市金融工作局)

下一条: 没有了
返回列表页
王老师
19914643382
返回顶部